close

<1.烏腳病紀念館>(#7照片略為恐怖 請先有心理準備)

「其實我沒有權利替你決定 其實我應該親身承擔這種痛苦  雖然我們知道截肢是為了減輕目前的痛苦 這也不是個容易的決定」

連續二個星期都回台南
主要是欣潔的訂婚和結婚
二週前的訂婚隔天沒事
推掉了表姐的熱情邀約
我帶老爸和老媽到台南縣去走走
早上去了趟白河六溪電影文化城
下午 則到了北門的烏腳病紀念館

知道烏腳病紀念館也是從陳逸宏網站一篇採訪 黃頂於老先生 的網誌那看到
那篇專訪給我的印象太深
所以這裏我一直想找時間來看看
想了一整年 雖然每年都有回來台南
但這回終於有時間可以拍拍我自己想拍的畫面


<2.痛苦的決定>


<3.病例櫃>


<4.診療記錄單>

這裏並不難找 只要走到北門鄉就可以看到指標引到門口
一到紀念館 就看到有義工阿姨請我們進來看紀錄片
這紀念館很新 是去年九月才蓋好的
當時有「烏腳病之父」美稱的王金河是當時北門鄉唯一的醫生
除了在此開設診所 免費為烏腳病患義診
並爭取當時的農復會與台南縣政府輔助經費
創設草蓆工廠、手工藝訓練所及加工所
教導痊癒的病患謀得一技之長
增加他們再站起來的勇氣
而這紀念館就是在文建會的經費協助下
將王金河醫師的診所舊址進行整修的


<5.針筒>


<6.藥瓶>


<7.切除>


<8.藥罐>

整個紀念館就保留了當時王醫師的舊診所模樣
我留老爸和老媽在前頭看紀錄片
自己就到後頭取景拍照
我對#2的那塊留言很有感覺
我想誰都不想要切除自己身上的任何一個部份
不管是醫師 還是病人
對於#7我一度也很掙扎到底要不要按下快門
因為那真的是一個痛苦的歷史記憶
但想到保留整個紀念的完整性
我是股著勇氣 深呼吸後按下快門的
在按下快門同時 我似乎可以感受到王醫師他當時替病患們切下患部的那種痛楚
我原本也想 是不是不要PO出這種令人不太舒服的畫面
但少了這張 似乎缺乏當時病患們痛苦的見證


<9.光影>


<10.感恩的心>


<11.有錢出錢>


<12.歡喜付出>

只是我繞了一圈 總覺得印象中和陳逸宏拍的環境有很大很大的差異
原本有點難過 和我想像的不同
在要離去之前和義工阿姨提了一下我印象中的畫面
那阿姨笑笑的說那是在後頭
所以又帶我和老爸、老媽及其他來訪的客人一起到後頭去
我看到時才興奮的對阿姨說:對!就是這裏~
而阿姨繼續熱心的介紹這些曾是當初烏腳病患一起工作的場所
我則很隨興的到處走走拍拍


<13.棄窗>


<14.工作場所>


<15.獨椅>


<16.教室>


<17.長廊之椅>

這些場所已經荒廢了很久
我問阿姨這裏怎麼沒給人參觀? 這裏更具有特別的歷史意義
阿姨無奈的表示因為沒有經費 所以只好任其塵土飛揚的棄置著
而旁邊則是當初的手術房和醫院
原本門是上鎖 不給人參觀的
阿姨看我興緻很高的情況下 特地開了門讓我進去拍照
而義工阿姨則繼續和老媽老爸述說著當時的情景


<18.醫院長廊>


<19.點滴架>


<20.掛號處>


<21.消毒櫃>


<22.窗影>


<23.手術準備室>


<24.手術工具>


<25.醫院入口處>

我盡可能的拍下這值得紀念的每個角落
很可惜這裏沒能公開展示
不然這醫院的完整保留 更具有其意義價值

王醫師今年高齡93歲
至今在台北與兒孫同住 享含頤弄孫之樂
去年將老診所建物捐出 蓋成了烏腳病紀念館
有機會 真的可以去看看
身為台灣人應該要知道的那段歷史...


<26.小白宮>(這是當時的病房,有經過油漆過,所以感覺很新,但也不得其門而入)


<27.孤木>


【烏腳病小檔案】

烏腳病(Blackfoot Disease )是一種盛行於台灣西南沿海,特別是北門、學甲、布袋、義竹等鄉鎮地區的流行性下肢周邊血管疾病。南縣山區、宜蘭、彰化等地,也都有烏腳病個案紀錄。

台灣醫學會報告在1954年正式提出;據信烏腳病發生原因極可能是濱海鄉鎮民眾、飲用含有砷過量的深井水,造成的慢性砷中毒;患者甚至伴隨有肝、腎、膀胱等癌症併發。

患者的早期症狀有手、腳部位末端麻痺、發冷、刺痛及發紺(變紫色);病情加劇後,趾頭變黑、潰爛、發炎,導致血液無法循環、肌肉組織壞死,爆發敗血症,須截肢以保命。

但即使第一次截肢後,也不保證病情不繼續惡化,得繼續第二次、第三次等截肢,患者也因為無法忍受截肢痛苦,時傳自殺。

在台灣改善自來水供輸水準,人民不再飲用地下水後,烏腳病案已極少再有聽聞。


延伸閱讀:烏腳病紀念館相關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問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