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和寺距離龍安寺又是三個站牌的距離
我們繼續的往前走
說真的 走了一整天下來
我真的也累了
但為了趕在太陽下山前可以拍到仁和寺的美景
說什麼咬著牙也拼命走過去
仁和寺是在平安時代的光孝天皇開始動工
一直到888年由宇多天皇完成
在明治維新之前
一直是由皇子皇孫繼承住持
日本歷代天皇在退位之後
幾乎皆皈依佛門
便有許多皇子皇女於此落髮出家
因此仁和寺又稱為「御室御所」
一進門的二王門是重要文化財
穿過中門後
就有供奉主神阿彌陀如來的金堂
還有五重塔、鐘樓、觀音堂、御影堂等建築物
都是重要的文化遺產
仁和寺有很美麗的庭園
而且我沒想到仁和寺竟然那麼大
不只是二王門很大
裏面的建築豪華尊貴 空間十分寬廣
真不虧為皇子皇孫退位後所住的御所
真的是大的很有看頭呢!
仁和寺以美麗的櫻花著稱
而其由過去天皇一家所居的京都御所之正殿—紫宸殿所移建而來的金堂
屬於桃山時代的建築
除了屋頂由檜皮換成本瓦
其餘的建築依然保持其原本的型式
仁和寺是御室御室御所
其櫻花也相呼應的被稱為「御室櫻」
除了開花期晚於一般的枝垂櫻
更特別的地方在於
一般櫻花只生長於枝頭根梢
御室櫻卻是從頭到尾開滿了花
非常壯觀茂密
只是十分可惜的
別說是京都一般的櫻花都還沒開
更何況是這種「晚櫻」
我更是沒有眼福可以看到
得要到四月下旬才能看到滿開的「御室櫻」
從江戶時代開始出現的御室櫻
特徵是開花期較晚
御室櫻之生長高度也略低於一般櫻花 樹身不高
大概是兩公尺左右 賞花時不需要「仰之彌高」
因此京都人便用「低花」來稱呼御室櫻
這種高度據說是跟土壤有關
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
仁和寺的櫻花樹根下
鋪有一層粘土影響櫻花的生長高度
因為在日文發音中
「花」和「鼻」的發音皆為「HANA」
因此「長在鼻前的櫻花」
便是御室櫻最生動傳神的形容了
說真的
一直走到五點
我整個人都快要虛脫了
我們走到站牌去坐車
才發現其實59路公車也不少
我們幹嘛那麼拼的一定要用走的?
真的快把我給累死了
等了十多分鐘 公車就來了
我們一路坐回四条河源町 打算先吃個晚餐再回K's House
四十分鐘的車程 我一上車幾乎就睡著了
到了四条河源町之後實在沒什麼力氣努力找餐廳
就隨便挑了間拉麵店進去解決我們的午餐
之後我們還去便利店買了隔天的早餐吃的麵包、水果和點心
回到民宿也才七點(台灣時間六點)
上網時還可以看到同事和朋友們的MSN還掛在網上
大家對我在這個時間在線上感到懷疑
殊不知 我真的實在是體力大透支
呼~ 在京都的第一天(實際上是DAY 2)下來就快把我給累死了...
忍不住在FACEBOOK上留言
硬底子資深美少女京都DAY 1遊後感:今天才發現,原來,底子和骨質一樣,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流失的...底子不是想硬就硬,而資深,卻會一直深下去...
結束第一天的京都行
晚上 我可是睡的好的很
因為我知道
明天 我還有一場硬路要走...
【To Be Contiu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