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函館有名的還有在元町附近的教堂洋館區
在這區充滿異國風味的坡道上
可以看到層層疊疊的房子和海灣
這區並不大
用走的就可把好幾間的教堂都走過一回
只是天公不作美
下雨的天氣讓我們只能撐著傘 穿著七分褲和夾腳拖散步閒逛
我本來自己有帶傘的
但因為雨勢太大 連傘裏都下起了下雨
不得已只好再買支傘面大一點的透明傘才行
而且下起雨的北海道溫度大概只有二十度
得要穿個小外套才不覺得冷





(也因為是下雨,所有的顏色變的更飽和了)










明治四十年函館市區發生了一場大火
使得函館市民少了公共集會的場地
而出身函館的富商相馬哲平捐獻了五萬日幣(以今日物價來看約等於一億日幣)
就興建了這麼一棟文藝復興風格 且左右對稱平衡的公共會堂
整個建築十分精緻巧工
也曾有二位天皇下榻於此呢!













我們運氣真的很好
刮風下雨就算了
結果想看的教堂還都在維修
但換個角度想
如果是藍天白雲的好天氣
看到教堂被圍成這樣
那我想會更令人生氣
反正這種天氣也拍不出所以然
所以也就沒那麼遺憾了...








(建於1874年,1979年重建成為如今模樣。後面就是東正教會)

元町區一直走也可以走到上函館山坐纜車的地方
雖然仍下著雨
但狀況似乎比昨天好些
至少可以看見山上的觀景台
我們決定晚點再來看看




而最後我們參觀的是函館舊英國理事館
這裡於1934年以前一直做為英國領事館之用
日式屋瓦與西式窗戶的建築融合是一大特點
館內還保有當時領事辦公室及起居室的擺設
目前是函館市的指定有形文化財
而現今也改成了咖啡館
讓遊客可以在這裏享受悠閒的午后時光
其實這和我們高雄的英國理事館一樣
不只是建築風格相同
但改成咖啡館的想法也一樣
只是一紅一藍的差異而已



















而上面這個基坂則是在英國理事館出來的地方
是寬達36公尺的道路
全部舖上了地磚
很有歐洲風味
主要是在1879年的大火之後
為了預防火勢蔓延而舖設的坡道
這裏也很少車子會經過
就跑到馬路中間按個快門後再閃開

說真的
這一區真的很美 很幽靜
是十分適合散步漫行的
但下雨天穿著夾腳拖 撐著傘實在是很辛苦
在如此的淒風苦雨中
我也只能簡單的做些紀錄拍攝而已
接著 我們又準備回到金森紅磚倉庫群去逛逛
看看白天的灣區有沒有什麼不同...

【To Be Contiuned...】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問風 的頭像
問風

問風掠影

問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