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照片均來自隔壁親家及四月望雨網站)
我對音樂劇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迷戀
不管是在紐約的百老匯
還是果陀的音樂劇
豐富的舞台效果 動容的歌聲 與眼花撩亂的舞蹈
都是深深吸引我的原因
而星期天和APRIL去看了【隔壁親家】這部音樂劇
在這音樂劇之前
我想得先要提【四月望雨】這部劇
【四月望雨】是台灣首部以台語為主的音樂劇
故事內容講的是台灣近代歌謠之父鄧雨賢與歌手純純的故事
鄧雨賢先生做了許多具有台灣歌謠代表性的曲子
其中以「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大名曲最為有名
而【四月望雨】的劇名 就是以上面四大名曲組合而成
其實部戲我並沒有去看現場
是經我老板和APRIL的推薦後才去買DVD回來看
看完以後為之驚豔
我以為這部劇會以老歌為主來呈現
其實不然
幾乎所有曲目全部是新創
只是很巧妙的將上述的四大經典台灣名謠分布在整個劇中做個引子 再接續全新創作
每首歌曲支支動聽
不止音樂動人
更動人的是歌詞
這些台語歌詞怎麼可以寫的那麼好
尤其是鄧雨賢又自稱「東田曉雨」
就有首「我是東田曉雨」的曲目歌詞如下
如此悠美的文句與辭藻 還真把台灣文學之美表現的淋漓盡緻
唐山遙遠人生疏,崎嶇本是世間路,
夜來不見火金姑,雨弦聽音花落土。
東邊出日西邊雨,田蠳點水天翻烏,
曉來風吹一夜露,雨過天青凝心湖。
這部劇不止有台語
還有客語與日語交互使用
有的歌用客語唱 有的歌用日語唱
雖然語言不同
但音樂帶給人的震撼是一樣相同的
最喜歡的一首三位男主角同時愛上了女主角所唱的人「不痴狂枉少年」
三人互唱出自己心意的男聲三重唱
音樂豐富性真令人印象深刻
台灣能有這樣的屬於自己文化的音樂劇
真的令人感到驕傲
特別的是這齣劇的男主角-江翊睿是台大醫學院畢
放棄當人人稱羨的醫生而走上音樂舞台
聽說至今並未得到家人的諒解
能夠為了完成自己夢想而存在
這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而今年 同樣的工作團隊又推出了【隔壁親家】第二部台灣音樂劇
這次還號召了澎恰恰及許效舜演出
【四月望雨】因在日據時代 有很濃的東洋味
但【隔壁親家】就是純到不能再純的台灣劇
劇本就是廖風德的【親戚不計較】鄉土劇所改編
二個原本是好兄弟因故成仇
石龍伯的三個兒子愛上了粗皮雄的三個女兒倍受阻撓
一部很本土的鄉土劇
不像【四月望雨】把曲目及戲份全放在鄧雨賢與純純的身上
這部劇最大的不同是每個人的戲份平均
雖然故事主軸是澎恰恰和許效舜
但每個人唱的曲目還算平均
作曲及編曲的冉天豪還是發揮了他的創作長才
每一首歌都一樣好聽
有別於【四月望雨】台語、日語及客語
這回聽的就是台語與國語混音之美
最愛的曲目
是二代之間的情愛糾結
父子與父女 情人與兄弟之間的爭吵
把爭吵的過程寫成了四重唱
原來吵架也可以特別的好聽 讓人印象深刻
而最愛的一段戲也是一群人在打群架
只有音樂的情況下
一下子慢動作的揮拳 一下子又快動作的打混仗
忽快忽慢的舞台效果
演員的表情豐富有趣
是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橋段
這部劇講的是在宜蘭發生的故事
而且不時會穿插著「丟丟銅」的音樂於劇中
其中真的不得不佩服王友輝這作詞者的功力
他寫了一首宜蘭酒令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頭城望龜山 礁溪泡雙泉
三星吃聰慧 金棗香四秀
五結親水岸 六月洗冷泉
迄迌烏石港 北關海湧茫
誰知九月颱 風雨噴面來
空心種蕹菜 十全歌戲臺
不止把宜蘭的特色全帶到了
還由一到十全寫進了酒令裏
台灣文學是如此的美
在這部劇無時不刻的可以體現得到
我們看的這場是首演中的最後一場
就全場滿座看來 應該很快就會有加演
就像【四月望雨】明年五月又再重新搬上舞台(雖然已有DVD)
有興趣的人真的別再錯過了
你會知道
原來我們台灣音樂劇真的很美 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