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博物館>
自六月初去了趟馬祖之後
竟然整整一個多月沒排行程
七月份的週末幾乎都待在家裏看DVD或二輪電影
這炎熱的七月份
似乎躲在家裏是最安全舒服的
一年前 我、建華、千山、小露、Samuel、Mei一起去了宜蘭賞鯨
結果暈船半天什麼都沒看到
船家就給了張再次賞鯨的船票
一直到上週 我們六個又再次約好了一起去賞鯨
說真的
好在去年我的遊記寫的很踏實
把二天的行程交待的很清楚
不然一年前我們是怎麼走的、怎麼規劃的還真記不起來呢!
這次我們一樣交由千山規劃這二天一夜的行程
千山很細心的找了民宿 也找了景點
第一站我們就決定參觀去年我們在烏石港等船時就看到了有點鯨魚造型的蘭陽博物館
好天氣了好幾個星期
沒想到星期六出門的天氣是陰陰的
沒有藍天白雲
這天氣還真是會挑日子呢!
千山和小露自己開車過去
我們四個則是約了8:30在南港捷運站
沒想到一上國道5號就有小塞車的情況
原本預計是9:30到蘭陽博物館會合的
結果我們十點多才到
整個蘭陽博物館週邊全塞滿了車與遊客
而千山更是到快十一點才和我們會合
沒想到免費參觀博物館的誘惑力那麼大
可以吸引這麼多的遊客
我們的車得停的很遠才行
巧的是 千山後來的車子竟然停在建華前面
大家都得要走上好一段路呢...
<遠眺蘭陽博物館>
<天氣實在太灰了,如果是藍天白雲會有多美啊~>
<雖然沒有藍天白雲,但天氣還是很熱的,遊客都撐傘戴帽>
<一進博物館內所看到的景像>
遊客真的很多
一進博物館
就被這不對稱的歪斜透明窗的線條給吸引
進門時還會覺得整個門是歪的
但也被人聲吵疊的遊客群給吵的很煩悶
這麼多人實在很難拍
我和建華索性就把單眼包包給鎖在置物櫃裏
就拿著LX3很隨興的拍
結果那置物櫃還真有點難操作
一不小心我在我還沒記起密碼時就上鎖了
還請服務人員開鎖呢!
如果不要有那麼多的遊客
或許還有心情慢慢欣賞展出品
但人那麼多 只有想逃離現場的感覺....
不過這裏的線條真的很多
手扶梯、天橋、樓梯、透明窗
都很不規則的走著他們自己的線條
拍起來反而很有層次感
再加上用LX3的針孔模式
更有那種未來的科技感
還挺有趣的呢!
<各自的線條>
<針孔模式下的博物館>
<其中一個燈的展品>
<三樓俯看>
<中庭都是遊客>
<針孔模式的中庭>
<很線條感的博物館>
<搭手扶梯上樓,感覺好像要準備去搭太空船一様>
<俯拍>
<那個綠色的就是宜蘭縣,四樓俯拍>
<三樓是一些宜蘭傳統的文化,一個阿媽在看牆上畫,這樣看起來還真分不出孰真孰假>
<搶孤模型,也是宜蘭每年最重要的民俗活動>
<漁船體驗>
<宜蘭名產-鴨賞模型>
<層次>
這個博物館建築體真的很特別
是很適合攝影的
也有不少展品 但人太多讓我少了拍照的興緻
所以並沒有停留太久的時間
我們還到外頭拍了些合照
才沒一會兒 竟然下起了雨來
我們只好淋小雨的回去牽車
下回
等要收門票時再來去逛逛吧
或許比較有心情慢慢找景 按快門吧...
<大合照>
<山姆、建華、我、MEI之反射照>
【有關蘭陽博物館】
建築景觀-從土地長出的單面山
由姚仁喜先生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博物館建築量體是以北關海岸一帶常見的單面山為依據,傳達一種由土地中成長茁壯的感覺,藉由建築量體材料的變化來展現內部空間的自明性,同時因錯位而產生之縫隙亦可提供採光與視覺的穿透效果,與水域中的烏石相呼應。
為顧及烏石礁遺址溼地生態的完整,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物集中配置於基地西北側之區域,以爭取最大的腹地範圍。
建築量體的形式與意象始終緊扣著單面山與烏石的轉譯層次,材料與色彩也不例外。建築外牆以石材為主,其質感反映出單面山因長期海蝕所顯現的特殊紋理,同時搭配玻璃、金屬等較科技現代的材料,希望在擬真的情境中取得平衡的美感。
園區景觀-烏石礁遺址公園
蘭博基地所在的烏石礁遺址,為清代的烏石港,因港域內有3大塊黑色礁石而得名,為宜蘭貨物進出之咽喉,萬商雲集,「石港春帆」為蘭陽八景之一。
光緒4年(1878)因洪水帶來泥沙淤積於河道,光緒9年(1883)一艘美國大型角板船於港外觸礁沉沒,堵塞港口,使烏石港失去功能而沉寂下來,連帶地使頭城的商業受到打擊。
民國80年(1991)漁業署有感於宜蘭縣漁業資源豐富,漁船眾多,但泊地面積狹小,於是動工興建烏石漁港。民國89年(2000)行政院核定在烏石漁港
區興建蘭陽博物館,並指定烏石礁遺址並規劃為公園,結合各項海洋文化設施,連接頭城舊市區的歷史空間、東北角風景區等,形成一旅遊廊道,在區域行人文觀光
資之源區帶上,扮演人文旅遊的窗口,展現宜蘭自然與人文的多樣性,再現烏石春帆的風華。
負責規劃烏石礁遺址公園的高野景觀公司以龜山島、單面山、烏石群為歷史與地景之積累,反映宜蘭歷史、人文及地景特色的環境。將基地規劃為一永續的溼地生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