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紅綠之間/瓊林/E100VS>

第一天的下午 我們就先到瓊林去
對瓊林的印象還挺深的
尤其是二年前的颱風 我幾乎是躲在蔡氏宗祠裏躲風躲雨
那天下午 剛好是瓊林這村子在普渡中元的日子
所以家家戶戶都準備了不少東西招待好兄弟們


<普渡中元/TMX100>


<古厝/TMX100>


<爐/TMX100>

【瓊林】

位於金門島中央偏北處,居太武山西麓,為金門傳統聚落代表之一。因昔日聚落附近多樹林,舊稱「平林」。明代蔡獻臣入朝任官,明熹宗御賜里名「瓊林」而沿用至今。

瓊林為早期自然成型的聚落,有八百多年歷史,整個聚落在配置上以各房宗祠為中心,依地形、地勢以格柵平面作有機式的自然成長,形成自然而嚴密的防禦性配置。

因明清兩代登科者眾多,聚落內四處可見華麗之燕尾官宅。家廟中更懸滿「文魁」、「五世登科」、「兄弟文魁」等顯赫匾額。瓊林除大宗之「蔡氏家廟」外,各房份亦有自己的祠堂,其中有兩者同在一棟三落大厝中,而有「七座八祠」之稱。另金門最早的國民學校怡榖堂,還有位於聚落東北和西南二角各有風獅爺一座,皆為重要的文化資源。

金門歷經古寧頭戰役及八二三炮戰後,全島全民皆兵,組成民防自衛隊。瓊林更於六十五年興建四通八達之地下坑道,以村辦公室為指揮中心,另十二處緊急出入口,形成聚落防禦網。目前可由村辦公室購票入內,出口至北方風獅爺,約十分鐘行程。

瓊林傳統聚落位於伯玉路與環島北路之間,可搭乘2、5號公車前往。


<文魁/20D>


<大樹/TMX100>


<獨椅/E100VS>


<挑/20D>


<挑/20D轉黑白>


<簷/20D>

瓊林村位於金門島中央部的北端,村南有一海拔四十四公尺的亭仔山,村西南有一海拔八十二公尺的雙乳山,村東北原環繞一條小徑溪,村西南也原有一條「溪沙溪」,唯此兩條溪流因築了蘭湖水庫及瓊林水庫而乾凅淤淺了。

 瓊林原名平林,因其地勢平坦,「多樹木,遠望森然若蓋」,只見一片叢林不見屋舍,因此名為「平林」。但到了明萬曆朝平林鄉進士蔡獻臣為官時,有一次明熹宗垂詢蔡獻臣的籍貫,以為「平林」的庸俗,不如「瓊林」的文雅,乃改成今名,因為出自皇帝金口,故有「御賜里名瓊林」之譽。

 「瓊林蔡」開村甚早,據蔡氏族譜所載,瓊林蔡氏始祖十七郎公早在南宋初年就入贅於平林陳氏,而後子孫繁盛,形成大族,而原本陳姓就遷到陽翟社了。

 「瓊林蔡」由於著重文教,因此在過去的科舉時代,中舉出仕者甚多,總共明清兩代共有進士六人,舉人七人,貢生十五人,國子監生二十七人,生員八十人,武將六人,可說是一文風丕顯之地。

 瓊林頗富山海之利,自古以來人口眾多,是一個大家大族的單姓血緣聚落,擁有許多閩南式的古厝,以及「七座八祠」的宗祠、廟宇,直到今天瓊林仍保留傳統的祭祀活動,因此它是一個相當完整的文化有機系統,是金門島上生命力相當活躍的傳統聚落。


去了二次的金門瓊林
結果我一直都沒看到一門三節的牌坊
回來看到國家公園的資料
才覺得好可惜
下回去金門時 一定要去看看

【瓊林一門三節坊】

「瓊林一門三節坊」是金門現存的三座清代牌坊中,最淒絕苦楚者,它是旌表清道光年間,瓊林新倉上二房第二十二世蔡仲環妻陳氏,及次子蔡尚聞妻陳氏,三子蔡尚神妻黃氏等婆媳三人。

 蔡仲環的妻子陳氏,是斗門陳海的女兒,二十九歲時夫死守寡,撫養幼子芳桂、尚聞、及遺腹子尚神,長大成人,綿續子嗣。後來蔡尚聞娶斗門陳文心之女為妻,陳氏二十一歲,夫死守寡,蔡尚神娶汶水黃志傳之女為妻,黃氏二十九歲也夫死守寡;一門三個寡婦,堅貞守節,勤儉持家,到晚年苦盡甘來,家口八十餘人,五代同堂,兒孫繞膝,享受天倫,道光十一年,報司建坊,以昭幽微。


沙美其實沒有什麼有名的古蹟古厝
去到沙美純粹只是要買閩氏燒餅
只是沒想到在這裏看到了晒麵線
而且這裏的人比較多(其實還是很少人)
有較多的人文記錄


<二小無猜>


<傳統雜貨店的阿伯>


<晒麵線>


<眼神有點無辜的小狗>


<問我們是不是鳥國一族的阿伯>


<麵線店門口>


<親情>


<沙美古厝>


<古厝的未來?>(就是這位先生帶我們去看不屬於他的古厝,面對荒廢的古厝,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無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問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