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串/籃城庒>

記得在沒學攝影和數位相機之前
用的都是屬於變焦的傻瓜型底片相機
十多年前在美國流浪半年時 是用OLYMPUS的底片全自動機
接著我的第一台消費型數位相機 是用CANON G1數位相機去流浪希臘
就只有去吳哥時 和世青借了OLYMPUS μⅡ 35MM 定焦拍了不少黑白底片
而這二次外拍 則是和建華借了價值不斐的Minolta TC1 28MM 定焦來玩玩
這一台的新品要三萬多元 二手機也要一萬多元
所以才想要試試它的畫質和效果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對這台輕便型相機那麼的青睞


<等待來信/籃城庒>


<經過/籃城庒>


<互不相干/籃城庒>


<離岸/日月潭>


<鏡/埔里酒廠>

不過我只能說 大概是我太聰明了吧
對這種傻瓜相機真的不太會用
尤其是手動光圈 與被攝距離的選擇
我到現在還搞不太懂
再則是我覺得爵士的問題也挺大的
他們底掃的反差都太大 大到暗部細節看不見
用PHOTOSHOP CS2後制都沒什麼用
所以基本上 我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有的拍出來的和我想的差異還挺大的
不過TC1的輕薄短小與質感真的很不賴
在雨天時撐著傘 拿這一台拍隨手拍
感覺真的很輕鬆自在


<林蔭/暨南大學>


<休息中的衣架/籃城庒>


<撐傘阿婆/籃城庒>


<父子情深/台灣工藝研究所>


<圓的韻律/工藝研究所旁的天橋>

這三捲底片都是用400感光度的黑白底片所拍
顆粒自然比較明顯些
但這也是數位很難有的特殊效果
用數位相機時常會有種拍不好再多按幾次快門的壞毛病
當我用底片拍時 我會比較謹慎的看構圖 測光和景深
所以往往底片機與數位機同時出動時
我喜歡的 或較有感覺的照片 都是在底片機上


<話家常/籃城庒>


<上班途中>


<映/籃城庒>


<堆疊/埔里酒廠>

只是底片是愈來愈貴 數量也愈來愈少
沖、掃、放相的成本是愈來愈高
再加上拍了以後沒辦法立刻顯影來調整下次的快門
回到家也不能立刻看到成果 得等個二三天才知道拍的如何
在時效上 經濟上 底片相機的優勢是愈來愈小
想想也替傳統底片機的未來感到難過呢


<南投酒廠合照>


<酒窖/MODEL:世青/加閃燈/南投酒廠>


<偷酒賊/世青/加閃燈/南投酒廠>


<合照/Photo by Eddy>


<酒後不開車/南投酒廠>


<踏/南投酒廠>

我不得不承認 這些照片沒拍好是我的問題
因為我不會用TC1 還搞不太清楚要怎麼用
看來 我還是乖乖的用單眼底片機吧
至少 拍的和我想的會比較一致些囉!

原來 聰明女還是會敗給傻瓜相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問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